2020

Carol Hsu
11 min readDec 30, 2020

--

我來來回回在標題重複刪改了好幾次,發現 2020 很難放一個什麼修詞去概括,2020 就在形容它自己,或是形容了其他災難性的東西,就像是 cyberpunk 2077 可以形容任何看起來外型土炮功能有 bug 的東西一樣。

https://gaming.ebaumsworld.com/pictures/29-cyberpunk-2077-memes-that-are-pure-future/86042405/
https://gaming.ebaumsworld.com/pictures/29-cyberpunk-2077-memes-that-are-pure-future/86042405/

離開香港,然後呢

我們去年 (2019) 十月搬到了美國,離開了當時烽火四起的香港,中間回台灣投了一次票,然後在武漢肺炎世界性大爆發之前飛往紐約,然後就在 BLM 與疫情大爆炸的紐約在一整年的的 quarantine 中艱難求生,我才知道我們一家簡直就是朋友間的宜居城市指南,世界這麼大,我們總是可以選到去住到爆發災難的地方。

In the mean time, 2019 年底我們多了一個寶寶,技術上來說,他還是出生在一個 COVID-19 前的世界,然而我幾乎可以想像他有一天會開啟「蛤,爸爸媽媽你們以前都在餐廳吃飯喔,那也太髒了吧!」這類型的話題。武漢肺炎就像是 inevitable 要在這個世上永遠存在的疾病了,我們以後的人類大概都再也不能想像群聚吃喝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吧。(好啦,我自己覺得現在歐美這些還在神經大條群聚吃喝的人大概 sooner or later 都會被天擇掉吧)

懷孕生產又是一次身體的破壞與重組,我也基於各種原因像是休了產假疫情爆發混合以改為遠端工作且失去熱情方向等原因離開香港的工作,我心裡很想要好好的,專心的,做我想要做的事情,或是計畫一個 gap year,是今年我對自己下的重大決定,也是主軸。

其實隊友是希望我可以乾脆一點,在身體復原的日子裡就天天開心的把以前買下累積的 3A 遊戲大作都破關,但我就是沒有辦法閒下來,年初花了一點休假時間學了前端,練手的寫了幾個 projects,和一些朋友聊他們的夢想和計畫,在此同時想著美玉姨還可以怎麼變得更好,然後巧合般的,就這麼帶著這個阿姨加入 Gogolook, 繼續走著瞧。

於是 2020 的下半年雖然還是在遠端工作與居家隔離之中,打掃屋子,準備餐點,講睡前故事。我幾乎感覺時間都沒有在流逝只是一直重複像是跑著輪子的老鼠,除了突然發現寶寶多了一些新功能例如翻身和長牙時才有時間往前推進的線索,我們 — 我和隊友,和兩個孩子 — 就在世界上的一個 middle of nowhere, 小小的空間裡,時時刻刻一起度過,就像四個人縮在一艘小船用徒手划著漿,吃力的,親密的,緩慢航行。

這一年我們哪裡都沒有去

Literally, 因為不敢帶著沒有辦法帶著口罩的孩子冒險,讓之前一年坐個八趟十趟飛機習慣的屁孩(在香港的時候他還曾經一度以為飛機是一種每逢週末就可以去坐一下的那種日常交通工具)今年除了開車到處逛以外,完全沒有去任何其他的國家,甚至一月初離開台灣以後就再也回不去。

不僅是地板和油漆,我們連聖誕樹都是自己去砍回來的

於是我們用了更多時間佈置了現在的家,在居家隔離之中也不太可能會請什麼人來承包工程,我第一次嘗試自己油漆,自己鋪木地板,從研究挑選材料到收邊全都自己來,各種工具連線鋸圓鋸都熟練地知道怎麼樣的力道可以切下怎麼樣的形狀,也對各種小的改造更有一點 sense 了。我才發現我本來就是這種每一件小事都想要知道來龍去脈的人,連釘子尺寸都必須要知道正確選擇法才能安心的開工,油漆顏色與質地我也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細細研究的慾望,自己在家裡 DIY 絕對是一個永無止盡的大坑,我簡直可以研究各種材料和工作步驟到天荒地老。

仔細想想,住在香港的時候一直有幫傭,我們連顧孩子都有 24 小時的外包可以幫忙,現在則這種重工程都是全程自己來,雖然 hardcore 程度直接爆表,然而我卻感覺踏實,就好像是生命中極好的極壞的極美的極醜的都可以與身邊所有人分享,就好像是我們在未來又增加了好幾歲以後,會一起回憶起這一年的苦難,會一起對著彼此哈哈大笑一樣。

我想要用我所有的願望,希望所有人都健康,然後一起在未來的某一天回想這荒謬的一年哈哈大笑。

美玉姨 Ver.2

於是對我來說一個最懸而未決的事情終於我可以用 100% 的時間來解決了,就是某些使用者反應家裡長輩感覺美玉姨好嗆啊的觀察(遮臉)

美玉姨在 12/23 就滿兩歲了,還記得寫美玉姨的前一天就是我們即將要去日本本土中部的長旅行,我反正就想著只是為家人寫一個簡單的小應用花了大概幾個小時就寫完上線,睡一覺就上飛機去旅遊了。結果在幾天之中使用者大量增加,然而我本人都還在自駕到處逛,緊急之下只能坐在副駕駛座一邊用手機漫遊連筆電修 bug, 請當時的同事 tomo 幫我修一點 infra 的部分, 然後我再加一點錢擴充 mem 讓服務穩定,屁孩還在後座的嬰兒汽座各種嚎哭,整個混亂又好笑。

之後的兩年之間都還是忙,不是忙工作就是忙小孩,我一直知道那些 UI 不夠好,一直知道一些回應不夠好,一直知道我能做到的還有更多,但是從 0 分做到 60 分只需要花幾個小時,而從 60 到 100 卻需要經年累月的打磨,我心裡就這樣一直唸著想著卻總是沒有心力解決,大概是這樣的願望累積久了,我在產後休息的日子就想著計畫一個 gap year 來好好把想做的事情都做完,而巧合的就這樣帶著美玉姨加入 Gogolook, 我至今還是覺得這是我的幸運,能有一群人一起每天為著同一個目標努力,也是幸運,又繼續為台灣的產業工作,更是幸運,可以心無旁騖的花上全部的時間做對我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新的設計,新的功能,但是這也只是從 65 分的地方繼續往前。

美玉姨不是查核者,不是查核組織,以前和現在不是,未來也不會是。我不斷地問自己這個像膠水一樣的產品要貢獻的是什麼,對使用者端我希望會是用最無腦的方式把可能的答案都送到大眾的眼前,對努力查核的組織或協作者,則是盡全力讓使用者看到這些嘔心瀝血的查核報告,或是任何形式讓協作者們在這層合作中受益,以協作者喜歡的方式。這兩年我意識到的一個事情就是事實查核這件事永遠不可能讓「真人查核」在其中缺席:很多的事實太難了,就像洋蔥,一層層的剝開以後,你會因為不知道還有幾層要剝而哭(?)

你幾乎不可能準確無誤的對許多事件鐵口直斷的說「這是真的」「這是假的」,而會是這是包含部分錯誤的內容,部分虛假的內容,部分真實的內容,等等等等的。人就是這麼複雜,程式能夠自動化處理到某種程度來處理掉那些最假的內容來保護有限的查核者的注意力,最終那些最難最煩最有殺傷力的真假參半誤導性內容,還是需要真人偵探來努力找答案。

我一直覺得美玉姨專案就應該是這樣的科技提供者,向著一般閱聽人與努力不懈的查核者們。

除此之外,我也一直在 Facebook 與 Twitter 最近採取的各種措施之中去思考事實查核和言論審查的界線。我期許,美玉姨就是那種身為「閱聽者」的你可以像是防毒軟體一樣願意把她放在你社交平台的一個角落,在每日混亂眾多的消息裡,只在你需要注意的時候出來提醒:嘿,有人找到這些證據唷,有人發現這是詐騙唷,那樣子的存在。在「發言者」下方標記那則他說的是錯的,或是強制發言者自行刪掉錯誤發言,在我看來,都超過了事實查核應有的那條線,而成為了言論審查。

事實查核還是言論審查,還是不合你意的都叫做言論審查

於是不可避免的我開始去想到底事實查核和言論審查,那一條界線究竟在哪裡。

事實查核如同我所理解的就像是一個剝洋蔥的過程,只是你可能不會知道你到底剝到最後一層了沒。很多事情就是靠一個與一個隨著時間經過的佐證去提供更多層面的理解,也可能像是古美門那種律師與對造在法庭上互相辯論與碰撞的過程。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覺察到更多片面的事實,任何人都有自由基於這些片面事實最終產生出自己的理解,美玉姨在做的事情,一直都是把這些有人努力去查找資料的其他片面事實送到不善查證的一般使用者眼前。我們並不想要改變你,或是嘗試去左右你的自我理解,但是你可以多看看這些其他的資訊,或許你會了解到更多你還不知道的部分。

但是言論審查,那一條線,我認為是

有人去決定了一件事的適妥,並且對發言者採取行動

最低階的言論審查眾所皆知當然是中國,甚至大部分時候並不需要有任何人決定真假,差不多就是不喜歡你講的話就屏蔽起來或是刪掉。而有趣的是,像 facebook 引入了多個符合客觀查核標準的第三方自行申請來做事實查核,但在介面上看起來對某些使用者卻是「Facebook 默許某個第三方組織放查核資訊,標記某個人的言論是錯的」,讓整件事看起來非常像是某個第三方有特權對某人的言論做審查。

首先,平台需要對使用者的言論負責嗎?如果不負責,其實也不需要替使用者做事實查核。如果倫理上 facebook 覺得自己身為世界最大社交平台,認為自己負有責任減緩不實訊息的傳播,那也是很好的方向,那麼在事實查核的介面設計,我認為應該是要將「你能收集到的查核」盡可能的攤在閱聽者面前,然而把查核斷言就一直附著在發言者的底下,是個很 funny 的設計 — 例如有人只是想要問問某件事是不是假消息,或是討論相關的可能證據。

這樣的亮點也會不時出現在 Cofacts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等查核報告底下

Facebook 可能是介面上的設計不夠周全而導致某種程度的類似言論審查,如果他可以把 wording 改成 “this post MAY contain false information, from these evidences we have in this moment” 都會好一點,目前的表現方式就像是某個第三方有權定義你說的是對還是錯。 而 Twitter 另一方面來說,就是一個制度上的實質言論審查了:如果你武漢肺炎 鎖帳號 等關鍵字,就會知道我在講什麼。

我覺得大社交平台可以選擇要或不要對使用者的言論負責,但是選擇性的負責或是不負責是不妥當的,而負責的範圍又應該要怎麼定義就會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就拿傷害性的仇恨言論來說,Youtube 會把共匪兩個字貼心的幫使用者刪掉:

不需要想就可以知道,Youtube 幾乎不可能去全世界各國收集類似的彼此唾棄的詞彙,今天刪共匪,那麼台巴子刪嗎,韓粉要刪嗎?

在發言者的言論上面採取行動,這就是實質性的言論審查,而我個人永遠不會支持這件事。若情況持續,你應該要開始準備隨時離開這些平台了

2020 絕對是近代史上極特殊的一個歷史時刻,人類第一次有了這麼發達的通訊設備,明明可以阻斷大流行病於爆發之前,然而中國的掩蓋與其他國家的天真與輕視卻令它演變成一場極度的災難,發達的通訊設備最後只能幫到人類遠端工作和線上會議。COVID-19 也是針對窮人與老人的病,由足夠有錢到能搭飛機旅行的人來傳播到世界各地,工作足夠好到不需要出門也能在家賺錢的人可以有更高的機率躲過災難,然而沒有選擇必須出門工作的第一線人員,只能選擇病死,或是餓死。這是台灣以外的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住在天擇之國的我們每天看著那個驚人的數字都沒有更多的感覺了,CDC 也能量完全耗盡根本無暇顧及任何「流程」 — 居家防疫還是檢驗都靠你自己,沒有像保母一樣的政府來盯著誰沒有好好隔離,醫院也沒有醫生有空去幫沒症狀的人檢驗,幸好你還是可以自己去檢驗站做這些事,但是這也根本性的無助於停止更糟的狀況發生。

每天吃著美豬美牛看著幾萬例確診的我們,把頻道轉到台灣,就會看到一堆覺得要進口美國豬肉後代子孫就會全部死光嚇得半死的人(或是意圖要把別人嚇得半死的人),吵著要普篩不然就是衛福部掩蓋真相,久久一例確診就全國互相指責,病患私生活每小時行程大家一起來當偵探,就覺得這種吵嘴本身就是一種荒謬又奢侈的幸福(笑)

住過這麼多地方,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好與煩惱,世界上大約是沒有天堂,而我可以很有自信的說台灣絕對是名列前矛的好地方,她從來不是 shithole country, 而且,事實也證明,現在的台灣幾乎就像是平行世界,也幸好我們的家人都還在這個好地方,無需額外的擔憂。

因為台灣就是孤兒,一直以來必須要自力更生,所以一切的運行都是反脆弱的設計,台灣就有自己可以生產口罩的流程,台灣無法借重 WHO 的幫助而創造了更堅實的防疫措施,台灣自己就有能力生產出許多東西,這讓我想到我們的人生規劃也必須要反脆弱,在某一個災難的時刻,最終有辦法靠著自己生存下去。

--

--

Carol Hsu
Carol Hsu

Written by Carol Hsu

I’m an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manager with over 10 years of dev experience. Live in the Bay Area, balancing product strategies and raising two energetic boys.

Responses (1)